10月20日,主题为“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的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10月21日,在“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议题的分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头部金融机构、代表性企业的嘉宾代表参加,就金融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了讨论。
如何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演讲中认为,世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化依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在疫情和短期结构问题冲击下,稳健复苏带来的政策退出面临的风险可能比疫情本身更难控制,在权衡增长恢复与风险释放时,必须加大对于短期、中期结构问题的关注,因此所采取的很多金融政策要非常的审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胡滨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这两点是我们发展金融科技必须始终抓住的两个把手。同时,他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风险。对此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引入监管科技,充分利用监管科技的发展来匹配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表示,随着数字化走向深入,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在深度、广度和颗粒度上进一步提升。在便民方面,金融机构也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开放API等手段,构筑非接触式开放金融的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与生活的深度耦合,为老百姓提供触手可及的便利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以前有明显提高。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强调,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国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金融只有主动融入实体经济新生态,才能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他认为,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在供需匹配、创新效率、创新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理清问题和挑战,完善创新机制,提供金融创新制度保障。并且在探索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坚持创新和风险防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数字金融如何实现更普惠
在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费轶明、度小满金融副总裁许冬亮、海银财富CTO朱桦、埃信华迈合伙人周波围绕“数字技术如何让金融更智慧”话题展开。
费轶明认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下一步,一定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面,从过去偏重技术的应用,到未来从经营管理、业务模式整体的数字化转型阶段。
朱桦认为,企业希望每一个客户能够公平享受到相关所有的服务资源,但公司的服务资源总归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数字化平台把原本强烈依赖于人进行服务的部分,变成可以通过AI、机器平台、在线化手段普适性传达给客户,让原本比较高端的服务,通过技术手段下沉到消费者手里。
许冬亮表示,金融科技公司立足服务好小微,服务好乡村振兴,服务好实体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临,希望金融科技能够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在这一场工业革命当中跨越数字鸿沟,赶上大企业,至少不会被落下。通过金融科技帮助中国一批企业能在世界竞争当中占据非常领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