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馆里各大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炫酷的金融科技产品,到金融服务智能机器人前的人头攒动,再到服贸会日程表里“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科技主题论坛安排……今年服贸会上,“金融科技”热度非凡,成为这场服务贸易盛会的焦点。
当前,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方式正加速推动人类社会迈进数字经济时代,而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乃至区域间金融竞争和合作的制高点。如何在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前瞻性防范数字时代新生的风险隐患,严守金融安全底线?9月3日,在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科技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下一轮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会进入2.0时代,届时,数字金融将从过去的“野蛮生长”变成金融监管全覆盖。数据保护应该是在效率和安全之间求一个平衡。
黄益平还谈到,未来,数字金融可能由以科技公司为主转变成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即便是科技公司将来也要拿牌照才能去从事这些金融业务。“未来的模式将是助贷机构、大数据征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新型的合作模式,而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应该是持牌机构。”他说。
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谈到,在金融科技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字化包括以下五个但是不限于这五个成功要素:第一是数据共享,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发挥出来。第二是系统打通,要把数据打通以后形成平台化模式,促进行业的普惠和绿色发展。第三是统一标准,有助于互联互通和创新效益的提升。第四是投产优化,要配合国家信创升级,提升投产优化和科技能力。第五是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复合型跨业务和科技的人才。
在京东科技集团金融云事业部运营支持部总经理马珂看来,之前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往往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场景的结合、营销获客方面实现了大规模增长,金融科技“下半场”应该要考虑为客户带来比较直接的价值,特别是成本、效率、体验诸多方面。
展望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建议,应着力打造数字金融产业生态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和生态思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鼓励产学研各方通过联合实验室、课题组等形式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科技公司等各类主体依法合规地开展结对子合作赋能和抱团发展,同时注重完善法律咨询、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体系,着力形成共创共享共赢的高水平数字金融产业集群和生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融业在加速迈入互联、共享的数字化时代的同时,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也日渐变得重要和紧迫。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李兴锋表示,金融业要提高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增强金融领域数据应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在管理上,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和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多元化的数据共享与权属判定机制,在充分授权的前提下依法合规使用个人金融信息,提升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在技术上,既要利用加密存储、去标识化、身份认证等“老办法”严防数据泄露、篡改和不当使用,更要应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联盟链等“新方法”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构筑支撑跨机构、跨市场、跨领域数据安全共享的科技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