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call 400-700-0788
icon-app app-2wm
切换到旧版本

大浪淘沙——中国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保理概念内涵阐述

来源:电建保理 作者:孙磊 时间:2023-03-29

  公司业务经理在走访电建集团成员企业、业主单位与供应商时,经常能听到客户的疑问: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是保理吗?保理是供应链金融吗?……等等等等。虽然每次都尽力的为客户解释三个概念的业务范畴的异同,但客户初次听来,难免还是会一头雾水。后来业务经理试着从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历程的角度向客户阐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客户每每表示清晰明了,豁然开朗。现就以往走访的实践,试述一下。

 一、中国供应链金融启程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源于2001年,原深圳发展银行开始试点存货质押业务。在此之前,企业要想找银行融资,只有土地房产抵押,其他企业保证担保等传统模式,适用面很窄。货押业务推出后,以钢铁贸易商为代表的企业,可以将自有钢材等存货质押给银行办理融资,一下子激发出了大片蓝海市场,中国供应链金融在货押领域萌发并迅速崛起。

在存货领域的巨大成功,激发了中国第一代供应链金融从业者极大的创新热情,开拓了对大厂商经销企业的预付类业务,即先票后货、担保提货模式,担保提货模式就是后来市场熟知的保兑仓业务。

预付、存货类业务打通后,供应链金融先行者们自然而然的将应收类产品进行配套,即保理产品。此时保理业务在国外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此阶段的保理,业务需求产生于大企业的零散供应商,多是办不了抵押、担保、货押的中小民营企业,有一笔对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希望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由银行办理融资。

在此阶段,供应链金融是个大概念,它包括预付、存货、保理三大类业务。

二、曲折中的继承

美国次贷危机后,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钢铁产能的巨大过剩,导致预付和存货类业务无以为继,最终销声匿迹。保理业务由于核心大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确权配合度较低,贸易背景不清,风险暴露情况较多,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进入“至暗时刻”。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从当年启程阶段提出的“一家做全国”、“批量开发”等模糊理念中,提炼出一条新的道路:直接营销核心企业,从核心企业对于其应付账款的确权出发,批量办理其供应商的保理业务。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启程阶段保理业务中的应收账款确权问题,保证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它与启程阶段的保理业务的主要区别就是,业务的主要发起方从零散的小型供应商变为了大型核心企业,打破了传统保理业务由债权人发起的惯例,是逆向思维的产物,所以被命名为“反向保理”。

三、重新上路,浴火重生

从后来的实践来看,继承阶段银行推动的反向保理业务并不顺利,核心企业的配合意愿一般,银行信贷机制、系统技术与核心企业供应链经营状况的匹配度低,操作成本高企,金融机构饱受困扰。反向保理是否能代表未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颇受质疑。

最终,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采用电子信用凭证的模式,打通了反向保理崛起的“最后一公里”,大型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链主”自然可以充分调动整个链条的业务积极性,电子信用凭证技术又使得原本“小、散、繁”的反向保理业务有了集约化的办理模式。

自此,风云际会,反向保理业务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短短几年内其业务规模和影响力都超过了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的前两个阶段。与此同时,预付类、存货类等都成为了历史名词,仅有发源于保理类业务的反向保理产品,一枝独秀。

从这时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范畴仅特指反向保理业务,原来由债权人发起的传统保理业务一般被称为正向保理或应收账款保理,不再纳入供应链金融业务范畴。

四、展望

通过简要梳理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保理等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业务范畴,只有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才能清晰了解其内涵,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现今的中国供应链金融从业者,我们认为随着未来经济、技术环境的进一步演进,必然会有新的业务模式的产生、繁荣,上述概念的外延或许还会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一代代中国供应链金融弄潮儿勇于创新、竭诚服务的精神。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11 10:05:59